投稿指南
来稿应自觉遵守国家有关著作权法律法规,不得侵犯他人版权或其他权利,如果出现问题作者文责自负,而且本刊将依法追究侵权行为给本刊造成的损失责任。本刊对录用稿有修改、删节权。经本刊通知进行修改的稿件或被采用的稿件,作者必须保证本刊的独立发表权。 一、投稿方式: 1、 请从 我刊官网 直接投稿 。 2、 请 从我编辑部编辑的推广链接进入我刊投审稿系统进行投稿。 二、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刊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刊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刊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 5、 投稿人授予我刊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第5条所述之网络是指通过我刊官网。 7、 投稿人委托我刊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西方历史人类学研究的历史与现状(5)

来源:史学集刊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6-20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进入21世纪以来,国外民族学人类学学者在原来的基础上继续拓展、深入他们的历史人类学研究。他们越来越重视问题意识,学科视角越来越淡薄。 在《来

进入21世纪以来,国外民族学人类学学者在原来的基础上继续拓展、深入他们的历史人类学研究。他们越来越重视问题意识,学科视角越来越淡薄。

在《来自边缘:历史人类学和它的将来》(Brian Keith Axel ed.,From the margins:historical anthropology and its futures, Durham :Duke University Press,2002.)一书的导论部分《历史人类学及其变迁》(Introduction:Historical Anthropology and Its Vicissitudes),作者阿克塞尔(Brian Keith Axel)对历史人类学进行了解释,同时回顾了历史人类学的发展变化。韩国人类学者金光亿?的《新时代的人类学》(《西北民族研究》,2002年第1期,朴承权译),对历史人类学进行了深刻地反思,文章认为历史人类学与哲学人类学、文学人类学一样,都是人类学在认识论上发生的一种断裂,即由原来的经验、实证到解释,由科学主义到人文主义。2004年,雅各布·坦纳(Jakob Tanner)在其专著《历史人类学导论》中,将历史人类学的基本问题归纳为三类:一、人类的自我形象如何演变?二、人类如何利用社会实践和符号形式来调节社会生活?三、人类本性是否也有其历史?在此基础上,雅各布·坦纳追踪了历史人类学的学术渊源,回顾历史学和人类学在20世纪的接近和趋同,呈现其多学科的思想来源、众说纷纭的种种问题意识和研究视角,并且批评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一些相关学科将人类学非历史化的研究趋向,进而提出了自己对于历史人类学之对象与方法的理解。[18]

这一阶段,有关历史人类学的理论述评和研究还有一些,也贡献了很多有关历史人类学的实证作品。?

四、结语

从上述公开发表的国内外主要研究成果来看,目前学界对西方历史人类学的研究和认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第一,存在学科差别。不同学科的学者,往往会有不同的认识。

第二,存在时代差别。不同时代,对历史人类学的认识也是不同的,随着时代的发展,有关认识是在不断流变的。

第三,总的来看,目前国内外学界虽有不少研究涉及到了西方历史人类学,但多是兼论,较为零散,缺乏从具体角度对西方历史人类学展开的专题研究与系统梳理,对西方历史人类学的整体认知亦处于较为纷乱和模糊的状态。

第四,历史人类学,作为发轫于史学、人类学学科交叉地带的一种学术现象,具有鲜明的跨学科特色。随着时代的发展,学科视角在中外学者(包括史学研究者和人类学研究者)的历史人类学研究中越来越淡。但从总体历史进程来看,对西方历史人类学的研究和认知(包括实证作品和理论诠释作品),则具有明显的学科分野,形成了史学学科脉络中的西方历史人类学研究与民族学人类学学科脉络中的西方历史人类学研究两大学科传统。

注释:

①关于民族学、文化人类学和社会人类学是否为同一个学科,各国学者大多持肯定态度。有关人类学与民族学关系问题的深入探讨,参见何星亮:《关于“人类学”与“民族学”的关系问题》,《民族研究》2006年第5期 (该文被 《新华文摘》2007年第2期全文转载)。为叙述方便,兼顾上下语境,本文分别使用民族学人类学、民族学、人类学来指代同一学科。

②与会论文的综述,详见徐桂兰:《历史学与人类学的互动——历史人类学的理论与实践学术研讨会综述》,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社版),2001年第6期。

③我国的史学界走在前面,可以说,近年来历史人类学已成为一种引人注目的史学研究方法。积极倡导这一研究方法的史学家们(以“华南学派”为代表)就区域社会研究方法、国家与社会的关系、历史学的社会科学化、礼仪研究、民间文献与民间文献学等方面开拓出史学脉络中历史人类学的一条具体探索路径,取得了初步成果。但在实践中也面临一些问题。参见张小也:《历史人类学:如何走得更远》,《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1期,第97~104页。相对而言,我国民族学人类学界的有关研究则较为纷乱,更需要进一步深入探索,其中,“历史记忆与认同”是其探索中取得一定突破的重要入口之一。

④此处的“西方”,系指相对中国而言的西方学术研究体系。参见何星亮:《中西学术研究之异同》,《社会科学管理与评论》2003年第4期。

⑤金哲主编的 《世界新学科总览》(重庆出版社,1987年),覃光广、冯利、陈朴主编的《文化学辞典》(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88年)除个别词句调整外,几乎对全文进行了收录。

文章来源:《史学集刊》 网址: http://www.sxjkzz.cn/qikandaodu/2021/0620/513.html



上一篇:近年来南非史学研究述评
下一篇:忌嫁祸于人公文写作忌之十六

史学集刊投稿 | 史学集刊编辑部| 史学集刊版面费 | 史学集刊论文发表 | 史学集刊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9 《史学集刊》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