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来稿应自觉遵守国家有关著作权法律法规,不得侵犯他人版权或其他权利,如果出现问题作者文责自负,而且本刊将依法追究侵权行为给本刊造成的损失责任。本刊对录用稿有修改、删节权。经本刊通知进行修改的稿件或被采用的稿件,作者必须保证本刊的独立发表权。 一、投稿方式: 1、 请从 我刊官网 直接投稿 。 2、 请 从我编辑部编辑的推广链接进入我刊投审稿系统进行投稿。 二、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刊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刊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刊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 5、 投稿人授予我刊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第5条所述之网络是指通过我刊官网。 7、 投稿人委托我刊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戏改”对“十七年”时期戏曲史学人视野和观(4)

来源:史学集刊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11-11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考察这一时期的剧评作者不难发现,汇演期间大多数戏曲史学人都曾受邀观看演出,诸如王季思、赵景深、戴不凡、李啸仓等,有的甚至还参与其中。比如

考察这一时期的剧评作者不难发现,汇演期间大多数戏曲史学人都曾受邀观看演出,诸如王季思、赵景深、戴不凡、李啸仓等,有的甚至还参与其中。比如赵景深在复旦大学从事戏曲史教研的同时,还参与了1950年和1951年上海春节戏曲竞赛的评奖、1954年华东戏曲汇演、1956年全国戏曲剧目工作会议和昆剧汇演、1957年“滑(滑稽戏)话(通俗话剧)汇演”以及1959年上海戏曲汇演等。

丰富多彩的地方戏曲尤其是散布在山陬海隅的民间小戏、少数民族戏曲被推入栖身城市高校、相关研究机构、各级“剧协”中的戏曲史学人视野中,这使得他们足不出户便可观赏到来自民间的、散发着“泥土气息”的各地方剧种。一方面,在接触到这些鲜活的舞台表演后,他们对“活”的戏曲产生了兴趣,从内心生发出研究它们的冲动;另一方面,汇演时所刊印的地方戏曲资料(包括剧种简介、乐谱、剧本等)也为戏曲史学人提供了部分研究材料。他们开始将一部分视线转到剧种史研究中来,那种“关起门来翻书本”研究戏曲史的局面有所改观。赵景深曾有过一段自述,介绍自己为何在此时期开始关注地方戏曲:

我幸运地能够不出上海一步,看到或听到各省市的地方戏,大大地扩大了我的眼界,使我从研究戏曲史的书斋走向舞台,看到并听到活的戏曲史。?

正是戏曲汇演使得他能更多接触到各省市地方民间戏曲,由此尝试开展剧种史研究。在新中国建立后的十四年间(1949—1962),赵氏的戏曲史研究“不再仅仅囿于文人的作品,更注意到民间的各种戏曲”?。他此一时期的戏曲史研究论文集《戏曲笔谈》(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62年版)收入地方剧种史论文四篇:《谈昆剧》《谈苏剧》《谈绍剧》《谈婺剧》,对上述剧种起源、声腔系统以及传统剧目进行了大致介绍。

赵景深的研究视野因“戏改”而变化,和他一样由汇演而开始关注地方戏曲的还有曲六乙。“戏改”过程中,一些多民族省份和民族自治区也开展了戏曲剧种的调研工作。尤其随着1956年底第一次全国少数民族文化工作会议的召开?,有意识地针对少数民族戏曲的挖掘、抢救、记录工作得以更全面、深入地开展。1960年《少数民族戏曲剧本选》丛书第一批十个少数民族的十个剧本,由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时任该社编辑的曲六乙在读后感触很深,并撰写了读书笔记。他在文中对少数民族戏曲热情拥抱,指出其是“中华民族戏曲艺术的一部分”?。1962年曲六乙观摩了云南少数民族戏剧演出后,从此一发不可收拾。他在《中国少数民族戏剧通史》“后记”中曾忆及:

1962年1月我去昆明观摩云南省兄弟民族(那时还不叫少数民族)戏剧汇演,白剧、傣剧、壮剧和彝剧的演出,使我着迷;1963年,在北京观摩过藏戏的片段,也使我着迷;1964年全国京剧现代戏观摩演出,我看了五出少数民族题材的京戏,特别是满族表演艺术家关肃霜主演的《黛诺》,更使我着迷。从此,“少数民族戏剧情结”滋生心头,而且越来越浓,甚至到了痴迷的程度。?

剧本阅读和演出观摩,使得曲氏对少数民族戏曲产生了浓厚兴趣,也因此萌生了分出一部分精力去研究它的想法。于是,在戏剧理论与评论的老本行外,曲六乙于60年代初又开辟了少数民族戏曲史研究这一“副业”?。1964年曲氏编著的《中国少数民族戏剧》一书由作家出版社出版。作为一本普及读物,在历史描述上显得简略,但却是曲氏此一时期研究少数民族戏曲史的阶段性成果。

“十七年”时期王铁夫利用业余时间撰写了《东北二人转研究》(辽宁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一书。1950年,时任《戏曲新报》社副主编的王铁夫“在沈阳北市场看了几次二人转后,觉得很有深入研究的必要”?。同年3月,他被调到原辽东省文联工作。据筱兰芝回忆,当时王铁夫经常出现在他们中间,看戏、提意见。王铁夫本人也称自己每次看完戏,都会写下具体的感想。这些关于剧目主题思想、表演风格的观点,后来也进入到他的书中,成为剧目评价的一部分。不仅如此,在萌生对这个东北地区喜闻乐见的地方戏进行深入研究的想法后,他还开始有意识地收集资料。1951年11月,王铁夫将所得材料初步整理,以“蹦蹦戏研究初步”为题,在《戏曲新报》上连载八期,后因该报改版而停止刊发。随着“戏改”的推进,地方戏曲汇演渐成气候,王铁夫充分利用观摩演出的机会拜访老艺人,通过他们进行剧种史调查,经过四年较为系统的工作,二人转源流的各种说法、新旧剧目情况、表演形式以及音乐伴奏等重要资料基本得以搜集。这些内容都成为他书中的重要构成部分。总之,王铁夫能够顺利完成东北二人转起源、发展大致脉络的梳理,与“戏改”政策下的地方戏曲汇演密不可分。

文章来源:《史学集刊》 网址: http://www.sxjkzz.cn/qikandaodu/2020/1111/367.html



上一篇:从综合史学到艺术形态学 ——《中国花鸟画史
下一篇:口述史——中国传统音乐研究新维度

史学集刊投稿 | 史学集刊编辑部| 史学集刊版面费 | 史学集刊论文发表 | 史学集刊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9 《史学集刊》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