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来稿应自觉遵守国家有关著作权法律法规,不得侵犯他人版权或其他权利,如果出现问题作者文责自负,而且本刊将依法追究侵权行为给本刊造成的损失责任。本刊对录用稿有修改、删节权。经本刊通知进行修改的稿件或被采用的稿件,作者必须保证本刊的独立发表权。 一、投稿方式: 1、 请从 我刊官网 直接投稿 。 2、 请 从我编辑部编辑的推广链接进入我刊投审稿系统进行投稿。 二、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刊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刊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刊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 5、 投稿人授予我刊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第5条所述之网络是指通过我刊官网。 7、 投稿人委托我刊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裴松之与三国志注(5)

来源:史学集刊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4-26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的记载,补充了一百四十七字;住《任峻传注》中弓卜魏武故事》所载曹操合以补充枣只事迹,其中关于屯田的有一百八十二字。经过袭氏的补充,把曹操
<<魏书/>的记载,补充了一百四十七字;住《任峻传注》中弓卜魏武故事》所载曹操合以补充枣只事迹,其中关于屯田的有一百八十二字。经过袭氏的补充,把曹操实行屯田的原因、目的、措施及效果都明白叙述出来,使后人解决了有关屯田的重大问题。如果不是裴氏补充这些史料,我们现在研究屯田问题不知耍耗费多少心思去猜测揣摸了。在重要鲢历史人物方面,如关于著名哲学家王弼的生平事迹,陈寿在《魏志·锤会传附王弼传》中记载:“弼好论儒道,辞才逸辩,注<<易>>及《老子/),为尚书郎,年二十余卒。”仅用了寥寥二十三字,至为疏略。而裴氏则引何劭<(王弼传》补充其生平事迹及思想学说,共有七百五十余字,比陈寿所记大为详备,为后人研究王弼提供了宝贵的资料。若非袭氏作<<注》,则后人对王弼不知其详,在学术研究上当然很受损失。又如著名科学技术家马钧,陈寿在书中只字未提,而裴氏除在《魏志·明帝纪注>>引<(魏略》述其制作外,又在<<杜夔传注》中弓[傅玄所述马钧的生平事迹及其创造发明,共一千二百余字,因而表彰了他的科学咸就。若非袭氐作《注>>,这一代大科学技术家将埋没无闻于后世,岂不大为遗慽1在边疆各族及外国方面,,如关于西北及西方各族各国的情况,;陈寿仅在《魏志》<<乌丸传,,、《鲜车传>>、<<东夷传》中轻轻带过,未作专篇叙述;而袭氏则引《魏略·西戎传》●4塞.之文,对氐、匈奴、羌、西域诸国、大秦及大秦属国作了重要的补充,尤其对大秦的记载,颇为详细地叙述了地理、交通、风俗、习惯、物产等情况,都是非常珍贵的资料。这不能不使后人感激裴氏博采勤录之功。裴氏除了征引典籍外,还记述了他亲身见闻的资料,如《魏志·齐王纪注》引《搜神记》载魏明帝“诏三公日:先帝昔著《典论b,不朽之格言,其刊石于庙门之外及太学,与石经并,以永示来世”。裴氏即据自己所见所闻以证其不实,云:“松之昔从征西至洛阳,历观旧物,见<<典论》石在太学者尚存,而庙门外无之,问诸长老,云:‘晋初受禅,即用魏庙,移此石于太学,非两处立也。’”又如《蜀志·李恢传注》解释“康降都督”云:“松之讯之蜀人云:廉降,地名,去蜀二千余里。时来有宁州,号为南中,立此职以总摄之。晋泰始中,始分为宁州。”又如<<吴志·孙权传注》云:。松之间:孙怡者,东州人,非权之宗也。”袭氏用自己搜访得来的材料,以纠正典籍记载的错误,更为可贵,由此也可见他平时对史事的细心研霰了。;过去学者指责袭《注o(内缺点,往往以“芜杂”讥之。实际上,袭氏在征引材料时是经过精心选择的,有其体例和法度。近人对此已有辨说,如沈家本云:“今观其征引繁富之中,时寓矜慎之意,并非蔓引滥登;且所引事迹首尾完具,不似他书之割裂翦裁。”(《三国志注所引书目序》)柳诂征云:“裴注有详有略,非专骛繁博也。……故读袭注宜先注意其所来注不注之例,以见其审慎之意。……其剪裁诵述,臂·有用意,时白发例,明其特载之故。……参伍现之,始知裴之精心撰注,非漫为捃摭掇拾者比也。”(《三国志袭注义例>>)柳氏所调“未注不注之例”;为“事显不书”(见《魏志·锺繇传注》及<<陈思王植传注》)、“文多不载”(见<<吴志·孙权传注》)、。“文多不悉载”(见《吴志·孙皓传注)>)⑤、“余语略同者删”(见《魏志,公孙瓒传注》及<<苟或传注>>)等;所谓“明其特载之故”,为“异于余书者载”(见《魏志,袁绍传注》)、“本传不称者载”(见《魏志·荀残传注》)、“分别先后”(见<<魏志·高贵乡公纪注》)等。可以看出,《注》文的剪裁去取,确实是煞费苦心的。以上所说,是裴《注》最主要的价值。其次,在<<注》中还订正了一些记载的错误和歧异,这也有助于后人了解史事的真相.广由于三国时代是分裂割据的政治局面,时有战争发生,又上与东汉、下与西晋相交错,情况复杂,以致当时各国官方记载既竞自宣扬,诬蔑敌国;而私家撰录又以交通阻隔,闻见不同。因此,各种历史著作的记载常有错误和歧异之处,如裴氏在《上三国志注表》中所说:“三国虽历年不远,而事关汉晋;,首尾所涉,出入百载。注记纷错,每多舛互。”于是,对于这些记载,若不考校其异同,辨别其真伪,读者就会对史事认认错乱。裴氏在<<注》中订正了不少记载的错误,辨明了史事的真相,有益于读者很大。对有疑问而不能解决的歧异之处,也都列举指出,分别加以。不同”、“未详”、“未详孰是”、“未知何者为误”等案语,以启发读者的注意,留待后人的研究。而且这种“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诚实治学态度,也是值得后人学习的。饬再者,在《注》中也保存了三国两晋时代的学者对于三国历史的研究成果,反映了当时的史学水平。在三国两晋时代,从事于三国历史的研究和著作的人很多,如专述魏国历史的有鱼豢著《魏略》、王沈著

文章来源:《史学集刊》 网址: http://www.sxjkzz.cn/qikandaodu/2021/0426/489.html



上一篇:中国历史文化语境下周代封建再论
下一篇:历代的史学传播途径

史学集刊投稿 | 史学集刊编辑部| 史学集刊版面费 | 史学集刊论文发表 | 史学集刊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9 《史学集刊》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