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来稿应自觉遵守国家有关著作权法律法规,不得侵犯他人版权或其他权利,如果出现问题作者文责自负,而且本刊将依法追究侵权行为给本刊造成的损失责任。本刊对录用稿有修改、删节权。经本刊通知进行修改的稿件或被采用的稿件,作者必须保证本刊的独立发表权。 一、投稿方式: 1、 请从 我刊官网 直接投稿 。 2、 请 从我编辑部编辑的推广链接进入我刊投审稿系统进行投稿。 二、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刊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刊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刊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 5、 投稿人授予我刊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第5条所述之网络是指通过我刊官网。 7、 投稿人委托我刊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史记越王勾践世家研究兼论文学和史学之间的边(4)

来源:史学集刊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4-02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我们再来看,越王勾践其实是被淡化了,他的故事主要在《吴世家》里叙说过了,所以谈论起来更有意义的人物其实就是范蠡了。范蠡帮助越王勾践最后报

我们再来看,越王勾践其实是被淡化了,他的故事主要在《吴世家》里叙说过了,所以谈论起来更有意义的人物其实就是范蠡了。范蠡帮助越王勾践最后报仇了,雪耻了。他后来乘扁舟浮于江湖,变名易姓,到齐就变名为“鸱夷子皮”;到陶,就叫朱公了。陶现在其实也是在山东地区的,“朱公以为淘天下之中”,他就完全变成一个商人,而且他经商非常成功,用了十九年的时间,多次赚到千金,赚到以后就大家分享,“分散与贫交疏昆弟。此所谓富好行其德者也”,就是说他就不是为富不仁的,是富而好礼的,而且是一个慈善家,后来就成为首富了,就成为财富的象征了。勾践两个谋臣,范蠡和计然,范蠡帮助勾践灭吴用的就是计然的七策治吴,七分治吴,把吴给消灭了,范蠡不过是贯彻计然之策而已,所以说明范蠡韬略和思想基本上就是属于齐国的思想。《汉书?艺文志》农家类里还有《宰氏》十七篇,根据考证,这个宰氏就是计然。所以我们从《汉书?艺文志》可以看到,伍子胥,范蠡,他们的学派分类是侧重在兵家、杂家和农家,这个其实是体现战国中期以来的一种思想趋势,就是需要这三家。

我根据马来西亚学者郑良树讨论商鞅及其学派的研究看到,商鞅的学派一个是法家,也有农家,所以他不但是法家,还是兵家,还是农家,都是一致的。你看伍子胥也是兵家,范蠡也是兵家,凸显他的兵家、农家、杂家的特点,兼有法家、兵家以及一部分农家性格及特色的人物,其实就是时代的需要。所以《汉书?艺文志》里托名范蠡的文献,都是同一类型的著作,都不是他自己写的,都是后人假托他们的名字写的三重性格。那么为什么要有这三家的特点的呢?一个,开拓疆土需要兵家;第二,开拓疆土也需要粮食,所以需要农家。所以这就说明为什么他们被包装或者托名成《汉书?艺文志》里面诸子类这几个性质的学派,都是时代发展的一种需要。那么这些子部的书里面有没有历史呢?这是需要大家来分析的,它是不是属于历史。现在我们来看顾实,顾实有一个《汉书?艺文志》《讲疏》,《讲疏》里面直接地讲诸子百家都是小说。所以诸子里面讲到的故事,有时候都是寓言,寓言当然不是历史。有的时候打个比方,也不是历史,都是信手拈来的。有的时候编排一些人物,比如《庄子》里面讲到的孔子,还有很多人物,这些都是杜撰的、编排的,不是历史。所以“九流百家皆可名曰小说矣”,都不是历史。但是《史记》的越王勾践世家都是根据这些,除了《国语》《战国策》,还有就是诸子里面吸收的。所以一切都是被小说化的,都是虚而不实的,颠覆了《史记》实录,它不是实录,它是不可信的。我把《越王勾践世家》的故事找出来了,其实是另外一个故事,移花接木被移到越王勾践身上去了,这是我在写文章的时候后来发现的。

我要分析,塑造范蠡这个人物,观念先行的话,就是要把他塑造成一个可以和周公这些人相提并论的人物。比如《史记?周本纪》讲武王伐纣,伐纣的时候都要审时度势,有的时候有八百诸侯,大家说可以动手了,武王就说,未可以。我们看这个《黄帝四经》里也讲,一个重要的战争问可不可,就是说我来决定,可以。讲到范蠡的时候也是讲未可,后来才讲可以。这样写就在史家里写出在重大的事变中把握时机当机立断,非大智大勇者莫办,因此,操控进退者就成为历史转变中的推手,德侔于天。所以说《史记?越王勾践世家》里范蠡说“且夫天与弗取,反受其咎”和《黄帝四经》里天有的时候会呈现出一种天意的时候,人就要顺应天意,有的时候你没有参透天机的话,就“夫代大匠斫者,却不伤其手”能够“不伤其手”,这个人就是“优入圣域”非常了不起,这就是《越王勾践世家》写范蠡把他塑造成第一流人物。第二为什么要这么写。他首先是从政,然后是经商,从政时你会发现其实从政是没有什么好的结果的,伴君如伴虎,可以从有名的话中看出来——“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所以作为臣,其实是要有选择的,该离开就离开,所以良禽是择木而栖,贤臣是择主而事。那么发现越王勾践其实是一个不可以同甘,只可以共苦的人,一旦成功了,你还跟着他你就完蛋了,所以他就马上离开了。范蠡是一个智者,而大夫种就不聪明,他依然跟着他,下场就很可悲。所以这表现了太史公追求独立人格。我们经常讲自由之思想,独立之人格是人最宝贵的。像范蠡这样的人帮勾践,了此一生,这个人还不见得是最高明的,你帮他,辅佐他,报了强吴,然后离开,这才是功成身退,这是更高的境界,像鲁仲连一样——司马迁最欣赏的,还有像乐毅,史记里写了很多这样的人。同时司马迁对经商的陶朱公那么的赞赏,其实也是司马迁的一种财富观体现。司马迁很崇尚财富,班固还讥笑司马迁“崇势利而羞贱贫”,司马迁是崇尚势利是羞于自己没钱。有人分析说他受宫刑的时候,他可以用钱来赎罪的,但是他拿不出这个钱那就受了宫刑了。不是说义利之辩,只讲义,不要利,那是很迂腐的观念。《史记》有《货殖列传》,是有它的原因的。然后他讲,我通过另外一种人生的模式,比如我去经商,我发财致富的时候,其实我“巨万者乃与王者同乐”,就是说钱到了已经富可敌国的时候,其实我的自由度、我的欢乐是可以和君王差不多了、一样的,我通过财富,就可以得到我的自由、得到我的尊严。所以他借范蠡表达他内心一种很深层次的财富观。这个是很有意思的。

文章来源:《史学集刊》 网址: http://www.sxjkzz.cn/qikandaodu/2021/0402/475.html



上一篇:世纪以来八旗名典雪桥诗话研究综述与展望
下一篇:陈寅恪不古不今之学及相关问题辩证

史学集刊投稿 | 史学集刊编辑部| 史学集刊版面费 | 史学集刊论文发表 | 史学集刊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9 《史学集刊》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