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来稿应自觉遵守国家有关著作权法律法规,不得侵犯他人版权或其他权利,如果出现问题作者文责自负,而且本刊将依法追究侵权行为给本刊造成的损失责任。本刊对录用稿有修改、删节权。经本刊通知进行修改的稿件或被采用的稿件,作者必须保证本刊的独立发表权。 一、投稿方式: 1、 请从 我刊官网 直接投稿 。 2、 请 从我编辑部编辑的推广链接进入我刊投审稿系统进行投稿。 二、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刊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刊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刊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 5、 投稿人授予我刊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第5条所述之网络是指通过我刊官网。 7、 投稿人委托我刊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史记越王勾践世家研究兼论文学和史学之间的边(2)

来源:史学集刊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4-02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我们现在要读的一个重要的文献——同学将来研究古典文学、国学会用到的——《汉书?艺文志》。《汉书?艺文志》里把文献分为七略、六类,后来成为四

我们现在要读的一个重要的文献——同学将来研究古典文学、国学会用到的——《汉书?艺文志》。《汉书?艺文志》里把文献分为七略、六类,后来成为四部、四库。六类里的第一类就是六艺略,六艺略里边有一个《春秋》,它罗列的典籍中非常重要的就是《左氏春秋》。后来《左氏春秋》继续发展出《太史公书》《汉书》,其中《汉书》还开创了中国史学的先河。在《史记》之前有《左传》《国语》《战国策》《楚汉春秋》,以及之后有《汉书》《后汉书》《三国志》,这一类作品越来越多,后来就独立成一部,称为史部。由七略变成四部,是历史发展的一条脉络。那么司马迁写作的《越王勾践世家》,是怎样从《左氏》《国语》《世本》这三本现存的著作中引用史料或改编的,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司马迁是一个史学家,史学家很重要的一点是讲究时空概念,时间上有一些重要的关键点,比如在写世家的时候,都是以历史的转折点作时间的参照。我们写历史,其实和新闻的六要素是有相似性的,一般都从这几方面来进行思考。在《左传》里面,楚国的记载相对比较多,它的排列顺序是:楚、吴、越,这三个南方的国家。“齐桓公始霸,楚亦始大”。已经注意到了北方以鲁国为主的编年史《春秋》,左丘明是孔子的弟子,他们已经比较注意到楚了,对楚的叙述比较多,还有对楚的评论,比如“非我族类,其心必异”。那吴有没有注意呢?《史记》里讲到,读《春秋》古文的时候已经知道“中国之虞与荆蛮勾吴兄弟也”。《论语》中提到太伯,吴国就是他开创的,和常熟也有关系。“虞”就是唐虞之道,就是“舜”,这些当时南方落后的部落国家,其实和北方中原的国家都是有兄弟关系的。所以北方能够包容蛮夷生存和文化的差异,但北方内部是势不两立的,两者态度完全不一样。

我发现《左传》里记载楚、吴、越的墨迹越来越淡,如昭公十二年的例子,《史记》将其抄录改编到《楚世家》中的时候难免百密一疏,将时间或人物抄错。当时吴、越都觉得和中原的文化其实是有差距的。越王勾践的兴起是在楚惠王灭杞后的事情,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吴和越在《左传》里的记载比楚国更模糊,所记的都是零星的片段,这就是文献不足征的问题,对史学家来讲是一种挑战。以前的《九州志》中九州分布是南三北六,南方领域是扬、荆、梁三州,只有吴、越、楚三个诸侯国,以及名不见经传的巴、蜀等小国。“越人之盛始于勾践,已届春秋之末”,所以《左传》记载非常零星。《史记》的“世家“部分,前后有《吴太伯世家》《楚世家》和《越王勾践世家》,按逐鹿中原先后次序排列,显然应楚在先,吴居中,而越处后,在《左传》里,三国墨迹之浓淡,也按照这个顺序排列。所以司马迁虽然是实录——有可靠的材料来源,就比如记者要去报道一件事情,材料来源一定是最重要的——但是在写作吴越世家的时候,他不是不追求真实,而真的是巧妇无米。因此退而求其次,去《国语》《战国策》中寻找材料。

我们相信《左传》是历史,比如“孔子作《春秋》,乱臣贼子惧”,文笔是很严谨的,非常可信。那《国语》和《战国策》是不是也能作为史料的来源呢?从它们的性质进一步可以了解到,《国语》是《左传》的外传,外传是更多地阐发内篇的思想,具有辅助性,用故事来说道理这样的一种特点,更近于小说的性质,小说家的特点是杜撰,可以不太注重历史的真实性,所以《国语》和经、传是不可以相提并论的。如果把《国语》当作史料,由于时空概念比较朦胧,事件也不是那么真实,这对司马迁写作吴越世家来说就造成很大的困扰了,文献缺乏,则想象填充,史实告退,文学性凸显出来。我们有的时候说“无巧不成书”,这个“巧”一般都是指小说家的巧、生活的巧,所以《国语》有小说家杜撰的性质,这种巧更让人惊讶。但是,我们可以讲,《国语》有小说家杜撰的性质,《战国策》是经过西汉的刘向重新编订,司马迁当然是在刘向之前,但是这些内容也多是司马迁熟悉的,《史记》的吴越两国的世家是写成了,跟《战国策》也有关系,这个等之后我们再来讨论,但是《战国策》的不可靠,在西汉的时候已经有定论,这个战国纵横、真伪纷争,就是真真假假,不可信的,而且《战国策》中的纵横家言论对五帝的时候对社会的稳定带来负面影响,这是要被禁止的。这个就说明,《史记》本来要根据史料,但是现在更多是根据《国语》和《战国策》,那么这两个书严格意义上不是史书,虽然它们也被列在春秋类,但他更多是有小说家言的性质。材料让人疑惑,这个是我先说明的一个问题。

文章来源:《史学集刊》 网址: http://www.sxjkzz.cn/qikandaodu/2021/0402/475.html



上一篇:世纪以来八旗名典雪桥诗话研究综述与展望
下一篇:陈寅恪不古不今之学及相关问题辩证

史学集刊投稿 | 史学集刊编辑部| 史学集刊版面费 | 史学集刊论文发表 | 史学集刊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9 《史学集刊》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