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来稿应自觉遵守国家有关著作权法律法规,不得侵犯他人版权或其他权利,如果出现问题作者文责自负,而且本刊将依法追究侵权行为给本刊造成的损失责任。本刊对录用稿有修改、删节权。经本刊通知进行修改的稿件或被采用的稿件,作者必须保证本刊的独立发表权。 一、投稿方式: 1、 请从 我刊官网 直接投稿 。 2、 请 从我编辑部编辑的推广链接进入我刊投审稿系统进行投稿。 二、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刊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刊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刊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 5、 投稿人授予我刊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第5条所述之网络是指通过我刊官网。 7、 投稿人委托我刊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中医学兴衰的史学探源在中华医学会医史学分会(4)

来源:史学集刊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3-09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清代的《四库全书》按照经、史、子、集的分类原则,把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典籍尽收其中。其中的经部书,即习惯上所说的十三经。包括诗、书、礼、易、

清代的《四库全书》按照经、史、子、集的分类原则,把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典籍尽收其中。其中的经部书,即习惯上所说的十三经。包括诗、书、礼、易、春秋、左传、公羊传、谷梁传、礼记、孝经、论语、孟子、尔雅。除尔雅是解释词意的专书之外,其它的十二经皆是春秋秦汉时期中华民族在哲学,以及与哲学直接相关的人文、历史方面的经典名著。

《四库全书》里的子部书,主要包括了人文、历史方面,哲学以及与哲学直接相关的名著,也在其中。哲学方面的名著有老子、公孙龙子、韩非子、墨子、荀子、庄子以及周易参同契、鬼谷子等。另外,还有佛家的心经、金刚经、六祖坛经。由哲学孕育的中医学第一部经典名著《黄帝内经素问》,也在子部之中。

后世流传的四书五经,是在十三经的基础上集要、补充而来的。四书包括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包括诗、书、易、礼、春秋。其中的大学、中庸,是揭示哲学认识论的名篇。以“格物致中”“致中和”为代表的内容,当属中国哲学认识论的基本理论范畴。随着十三经和四书五经在中国广泛深入的传播,历史将《周易》推到了“群经之首”的地位。两千多年来,《周易》一直主导着中国的自然、社会、思维领域,带领着中国传统人文、历史的进步与发展。

西汉的司马父子将之前的哲学家分为道家、儒家、名家、墨家、阴阳家、法家如此六家。这里参考西方哲学体系结构的原则来讲,道家主要讲的是哲学中的自然伦理,儒家主要讲的是哲学中的社会伦理。前面提到的佛家,主要讲的是的是哲学中的生命伦理。中国哲学里的名家,当属哲学中的知识论、逻辑学部分。公孙龙子、墨子、庄子、荀子等人的专著里,都有不少逻辑方面论述。而中国传统哲学的集大成者,当然非《周易》莫属。

《周易》包括《易经》与《易传》两部分。《易经》貌似占筮,实则是先民思维智慧的产物,是中国哲学中的知识论和思维逻辑的结晶。如果排除人们的无知和唯心论的偏见,我们的先祖借揲耆成爻,从无极中看到了两仪、四象、八卦;继而从八卦、六十四卦的数学平方式的拓展中,揭示了天地事物变化的哲学原理;倘若再从六十四卦的数学平方式拓展出4096 变,天地间万事万物无穷之变,那一变都尽在人们思维的网络之中。如果将这些知识论、思维逻辑和哲学原理与儒家的“格物致知”,与道家的“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与佛家的“有无相生”“色不异空、空不异色”相比,《易经》从“易有太极,是生两仪”而展现的知识论、思维逻辑和哲学原理,则更准确,更彻底。尤其两仪之间“阳主阴从”“生生之谓易”的运动变化的原则,更突显出万事万物自我发生、发展的内在动力。如果将《周易》运动变化的原则与亚里斯多德的《第一哲学》(亦即《形而上学》《后物理学》)相比,可以说中国人在知识论、思维逻辑和哲学原理方面的成熟,可以与亚氏的《第一哲学》相比肩。这里举例说明如下。

比如,两仪、四象、八卦、六十四卦的本身,就是“第一原理”(同一律、排中律、不矛盾律)和“真、善、美”原理的体现。

又如,“阳主阴从”的运动变化,与《第一哲学》中“现实与潜能”“原形与原质”“存在与本质”的原理完全一致。而且这些原理在《黄帝内经》中无处不在。诸如“阴静阳动,阳生阴长,阳杀阴藏,阳化气、阴成形”;“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等等,皆是《第一哲学》上述原理的体现。

再如,莱布尼兹发明的数学二进制,里.查德发明的模糊数学,艾什比提出的信息论,贝塔朗菲提出的系统论,这些近代新兴科学的智慧之源,早已在《易经》的知识论、思维逻辑和哲学原理之中。

《易传》是孔子或者孔子的学生对《易经》哲学思想的诠释和发挥。它同样是中国哲学体系的代表性经典。《周易知识通览》一书从《易传》中列举出20 个范畴和命题[6],这就是:彰往而察来,三材之道,刚柔相推而生变化,位、中、时,消息盈虚,变通,太和,乾元和坤元,天行健、地势坤,天地絪缊,天地之数,生生之谓易,神无方而易无体,几者动之微,立象以尽意,一阴一阳之谓道,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太极、两仪、四象,穷理尽性以至于命,易与天地则。以上这些范畴和命题,充分表明中国哲学在那时候已经达到了成熟的水平,而挺身于人类文明的前列。

文章来源:《史学集刊》 网址: http://www.sxjkzz.cn/qikandaodu/2021/0309/450.html



上一篇:潘恩清史文苑第一次稿
下一篇:不容青史尽成灰访张宪文教授

史学集刊投稿 | 史学集刊编辑部| 史学集刊版面费 | 史学集刊论文发表 | 史学集刊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9 《史学集刊》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