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来稿应自觉遵守国家有关著作权法律法规,不得侵犯他人版权或其他权利,如果出现问题作者文责自负,而且本刊将依法追究侵权行为给本刊造成的损失责任。本刊对录用稿有修改、删节权。经本刊通知进行修改的稿件或被采用的稿件,作者必须保证本刊的独立发表权。 一、投稿方式: 1、 请从 我刊官网 直接投稿 。 2、 请 从我编辑部编辑的推广链接进入我刊投审稿系统进行投稿。 二、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刊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刊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刊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 5、 投稿人授予我刊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第5条所述之网络是指通过我刊官网。 7、 投稿人委托我刊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论梁启超的国学书目(3)

来源:史学集刊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2-24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六)他推荐顾炎武的《日知录》、《亭林文集》,却没有推荐钱大昕的《十驾斋养新录》和《潜研堂集》;推荐了《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以下简称《四库提

(六)他推荐顾炎武的《日知录》、《亭林文集》,却没有推荐钱大昕的《十驾斋养新录》和《潜研堂集》;推荐了《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以下简称《四库提要》),却没有推荐邵懿辰、邵章《增订四库简明目录标注》和张之洞《书目答问》。这些都是文献学上的疏忽。

(七)在《最低限度之必读书目》中,梁启超推荐了《通鉴纪事本末》,及宋、元、明史《纪事本末》,这说明他很看重我国史学中的“纪事本末”体史书。梁启超在《中国历史研究法》中对《通鉴纪事本末》有专门论述:“善钞书者可以成创作。荀悦《汉纪》而后,又见之于宋袁枢《通鉴纪事本末》。……枢钞《通鉴》,以事为起讫;千六百余年之书,约之为二百三十有九事。……及其既成,则于斯界别辟一蹊径焉。杨万里叙之曰‘搴事之成,以后于其萌;提事之微,以先于其明。其情匿而泄;其故悉而约。’盖纪传以人为主,编年体以年为主,而纪事本末体以事为主。夫欲求史迹之原因结果以为鉴往知来之用,非以事为主不可。故纪事本末体,于吾侪之理想的新史最为相近,抑亦旧史界进化之极轨也。……枢所述仅局于政治,其于社会他部分之事项多付阙如。其分目又仍涉琐碎,未极贯通之能事。然彼本以钞《通鉴》为职志,所述不容出《通鉴》外,则著书体例宜然。即提要钩玄之功,亦愈后起而愈易致力,未可以吾侪今日之眼光苛责古人也。枢书出后,明清两代踵作颇多。然谨严精粹,亦未有能及枢者。”[3]可见梁启超认为纪事本末体是史学书中体例最为现代化的。他的这个思想实际上是继承了清代学者章学诚《文史通义》的观点:“司马《通鉴》病纪传之分,而合之以编年。袁枢《纪事本末》又病《通鉴》之合,而分之以事类。按本末之为体也,因事命篇,不为常格。非深知古今大体,天下经纶,不能网络檃栝,无遗无滥。文省于纪传,事豁于编年,决断去取,体圆用神,斯真《尚书》之遗也。在袁氏初无其意,且其学亦未足与此,书亦不尽合于所称。故历代著录诸家,次其书为杂史。自属纂录之家,便观览耳。但即其成法,沉思冥索,加以神明变化,则古史之原,隐然可见。书有作者甚浅,而观者甚深,此类是也。”[4]章学诚认为宋代的袁枢虽然学识远不能与司马光比肩,但其抄录《资治通鉴》而成的《通鉴纪事本末》一书在体例上却是古代史书中最为先进的。他评价《通鉴纪事本末》为“文省于纪传,事豁于编年,决断去取,体圆用神,斯真《尚书》之遗也”。梁启超在《中国历史研究法》中同意章学诚的评论,称“其论当矣”。著名学者金毓黻在《中国史学史》中引述了章学诚、梁启超的论述后,认可《四库提要》的论评,也对袁枢《通鉴纪事本末》予以很高的评价:“盖近世新史之体,皆以事为纲领,以明因果演变之迹,故枢所创纪事本末之法,实与近世新史之体例为近。若纪传体以人为主,一事散见数篇,宾主不辨,与编年体之一事隔越数卷,首尾难稽者,其为病正同。此虽吾国史家相传之成法,而今日不免讥为臭腐者也。……惟枢善用钞撮之法,自具一事之首尾,而竟与新史相近,成为不刊之名作。”②他也认为《通鉴纪事本末》在体例上最符合现代史学的规范③。但陈寅恪对《通鉴纪事本末》的史料价值有所批评,据杨联升《陈寅恪先生隋唐史第一讲笔记》的介绍,陈寅恪先生在隋唐史的课上称:“《通鉴纪事本末》,只为索引性质,不能代替《通鉴》,疏漏之处颇多。又标目有时反能误人。”[2]186陈寅恪对《资治通鉴》评价很高,同文称“《通鉴》之考订价值甚高”,又说“读正史后方知《通鉴》之胜”。[2]186钱穆《中国史学名著》对袁枢《通鉴纪事本末》也有诸多批评,但没有否定其体例的创新。

实则,乾隆朝的《四库提要》专门列出《纪事本末类》,对纪事本末类的史书予以高度重视,论评公允。其书对《通鉴纪事本末》评论道:“案唐刘知几作《史通》叙述史例,首列六家,总归二体。自汉以来不过纪传、编年两法,乘除互用。然纪传之法,或一事而复见数篇,宾主莫辨;编年之法,或一事而隔越数卷,首尾难稽。枢乃自出新意,因司马光《资治通鉴》区别门目,以类排纂,每事各详起讫,自为标题。每篇各编年月,自为首尾。始于三家之分晋,终于周世宗之征淮南。包括数千年事迹,经纬明晰,节目详具。前后始末,一览了然。遂使纪传、编年,贯通为一。实前古之所未有也。……宋史枢本传又称‘孝宗读而嘉叹,以赐东宫,及分赐江上诸帅。曰:治道尽在是矣。’朱子亦称其书‘部居门目,始终离合之间,皆曲有微意,于以错综温公之书,乃《国语》之流。’盖枢所缀集虽不出《通鉴》原文,而去取翦裁、义例极为精密,非通鉴总类诸书割裂撦挦者可比。其后如陈邦瞻、谷应泰等递有沿仿,而包括条贯,不漏不冗,则皆出是书下焉。”④可见《四库提要》对其评价很高,甚至称为“实前古之所未有也”。章学诚关于《通鉴纪事本末》的见解很可能是受到了《四库提要》的影响。

文章来源:《史学集刊》 网址: http://www.sxjkzz.cn/qikandaodu/2021/0224/432.html



上一篇:教育史研究的新取向历史叙事研究
下一篇:对章句训诂与心性义理的双重超越章学诚经典阐

史学集刊投稿 | 史学集刊编辑部| 史学集刊版面费 | 史学集刊论文发表 | 史学集刊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9 《史学集刊》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