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史学集刊版面费是多少[10/30]
- · 《史学集刊》投稿方式[10/30]
- · 《史学集刊》数据库收录[10/30]
- · 《史学集刊》期刊栏目设[10/30]
- · 《史学集刊》杂志社刊物[10/30]
- · 《史学集刊》编辑部征稿[10/30]
课艺总集清代书院的学报和集刊(5)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四 刊刻和牌记 1.刊刻 有少数课艺总集以袖珍本刊行,如《鸾翔书院课艺》(杨延俊选编,光绪三年刊)、《广陵书院课艺》(范凌选编,光绪六年刊)。袖珍本
四 刊刻和牌记
1.刊刻
有少数课艺总集以袖珍本刊行,如《鸾翔书院课艺》(杨延俊选编,光绪三年刊)、《广陵书院课艺》(范凌选编,光绪六年刊)。袖珍本的优势是便于携带,可以随时阅览。《紫阳正谊课艺合选》雪岑氏题识:“钦遵古香斋袖珍板式,俾便舟车携览云。”*雪岑氏选编:《紫阳正谊课艺合选》,道光二十二年(1842)刊本,雪岑氏题识。《各省校士史论精华·略例》:“是论倣袖珍板式,以备舟车便览。幸勿误带入填,致干功令。”*梅启照、姚润选编:《各省校士史论精华》,光绪二十八年(1902)刊本,略例。这再次表明,课艺总集往往也是备考资料。
有的课艺总集刊刻精良,《冯岐课艺合编·凡例》即称:“是编从本年七月初发刊,至十一月初完工,写刻核对,均求详慎,尚少鲁鱼亥豕之讹。”*屠福谦选编:《冯岐课艺合编》,光绪十七年(1891)刊本,凡例。也有少数课艺总集编印仓促,校勘不精。如光绪十年(1884)上海江左书林翻刻的《关中课士诗赋录》(西安)、三十年(1904)任锡汾序刊的《春江书院课艺》(富阳)。又有些课艺涉及图表,排印较为繁难,选入总集时也往往省略。如《龙城书院课艺》(常州):“舆地各艺,原有图者颇多。今以悤促排印,不及绘刻。拟俟续镌,以成全璧。”“代数算式,工人不善排集。每遇算式,辄另镌木,费时既多,且易散失。故只取简易者,略登一二。其他繁重诸作,概从割爱。”*华世芳、缪荃孙选编:《龙城书院课艺》,光绪二十七年(1901)刊本,凡例。
2.牌记
课艺可资揣摩,有助于科举考试,难免有人翻刻牟利。著名书院的课艺总集,尤其容易成为盗版的目标。“翻刻必究”四字,也就常见于课艺总集的扉页。《正谊书院课选二编》(苏州)还有监院声明:
监院正堂欧阳示:本院课选二编,奉院长朱鉴定,经诸生参校付镌。如有抽减篇数,翻刻射利者,访闻确实,立即指名移究,惩办不贷。特示。*朱珔、欧阳泉选编:《正谊书院课选二编》,道光十五年(1835)刊本,卷首。
《三编》、《四编》、《正谊书院小课》皆有同样声明。《各省校士史论精华》还声称与他书绝无雷同:
是论与近日坊间木板、石印《史论正鹄》、《历代史论》、《国朝名家史论》诸编,绝无一艺雷同,并非改顿换面者可比。*梅启照、姚润选编:《各省校士史论精华》,光绪二十八年(1902)刊本,略例。
考试类书籍的出版,竞争之激烈,于此亦可见出一二。
有的课艺总集标明定价。《游文书院课艺》(常熟):“板存苏州长春巷西口传文斋刻字店,每部纸张印工大钱壹佰贰拾文。”*李芝绶选编:《游文书院课艺》,同治十三年(1874)刊本,扉页。《广陵书院课艺》(扬州):“每部实洋杭连贰角二分,竹纸壹角八分。”*范凌选编:《广陵书院课艺》,光绪六年(1880)刊本,卷首。《奎光书院赋钞》(江宁):“此赋原选十七年(1891),止价贰佰文;又增选至十九年(1893)春,止定价每部叁百文。”*秦际唐选编:《奎光书院赋钞》,光绪十九年(1893)刊本,扉页。
又有的课艺总集既标出定价,也为本书坊其他课艺登载广告。《惜阴书院东斋课艺》(江宁)、《钟山书院课艺初选》(江宁)皆为金陵李光明庄所刊,其扉页广告称:“金陵书院课艺九种,其板永存江宁省城三山大街大功坊秦状元巷中李光明家,印订发售。”并列出《钟山初选》《续选》、《惜阴东斋》《西斋》、《尊经初刻》至《五刻》等九种课艺总集的价目。*孙锵鸣选编:《惜阴书院东斋课艺》,光绪四年(1878)刊本,广告页;李联琇选编:《钟山书院课艺初选》,光绪四年(1878)刊本,广告页。
五 稿费和转载
1.稿费
课艺入选总集,作者并无稿费。但书院多设有膏火费,且金额与考课的等级、名次挂钩。能够多次入选总集的课艺作者,自然是平时考课成绩名列“超等”、“上取”的生徒,他们可以博得较为可观的膏火费。这可以视作“预支”稿费。
如陆春官(1858-1906),《尊经书院课艺五集》、《六集》、《七集》、《续选尊经课艺》、《文正书院丙庚课艺录》(江宁)分别收其制艺7、5、6、13、4篇。他“性不喜帖括,以家贫,亲老仰膏火自给,每月院课,为文十数卷,至夜分始辍,以是羸弱”。*蒋国榜:《陆椿生先生传》,陆春官《陔余杂著》卷首,《从书集成续编》第197册,第663页。周鸣春(字芷庭),《崇文书院课艺》、《学海堂课艺续编》(杭州)分别收其制艺6、1篇。他“赴杭应课,课辄冠曹。每一艺出,士子哄传遍抄,城垣纸为之贵,而一家十余口即藉是以为活。”*光绪《富阳县志》卷19《人物·国朝》,光绪三十二年(1906)刊本,第39页。费有容(1874-1931),《紫阳书院课艺九集》、《诂经精舍七集》、《八集》(杭州)、《最新两浙课士录》分别收其课艺1、5、3、1篇。费氏晚年所作《杭酒襟痕录》回忆道:“肄业各书院,岁约得膏火费四百元有奇。而廪保之舆膳、生徒之修脯,以至各项卖文之值得,并计亦逾五六百,家用外绰绰余裕。”*费有容:《杭酒襟痕录》,《金刚钻月刊》第1卷第12期(1934年),第1页。
文章来源:《史学集刊》 网址: http://www.sxjkzz.cn/qikandaodu/2021/0708/5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