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史学集刊版面费是多少[10/30]
- · 《史学集刊》投稿方式[10/30]
- · 《史学集刊》数据库收录[10/30]
- · 《史学集刊》期刊栏目设[10/30]
- · 《史学集刊》杂志社刊物[10/30]
- · 《史学集刊》编辑部征稿[10/30]
课艺总集清代书院的学报和集刊(2)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二 发表周期、用稿率、用稿标准和“关系稿” 1.发表周期 清代书院考课兴盛,课艺总集的稿源相当充足,往往“戢戢如束笋”*俞樾选编:《诂经精舍五集
二 发表周期、用稿率、用稿标准和“关系稿”
1.发表周期
清代书院考课兴盛,课艺总集的稿源相当充足,往往“戢戢如束笋”*俞樾选编:《诂经精舍五集》,光绪九年(1883)刊本,俞樾序。。如果选刊不及时,势必积压大量课艺。《正谊书院课选》(苏州)收录同治四年(1865)至六年(1867)课艺,刊于光绪二年(1876),已经相当滞后。光绪八年(1882)蒋德馨(1810-1893)谋刊《正谊书院课选二集》时,书院所存课艺已是“卷帙山积,插架连屋,间有虫侵鼠啮,简断篇残,未经厘订”。蒋氏“续加遴选,历年既多,架构林立,如泛珠湖而游玉海,美不胜收。虽博观约取,不无割爱,而媕雅之材,拔十得五,计所裒辑,已不下数十万言。若一旦全行付梓,不但排比烦冗,即剞劂亦未易蒇事。乃依初刻之例,仍以三年为一集。”*蒋德馨选编:《正谊书院课选二集》,光绪八年(1882)刊本,蒋德馨序。所收即为同治七年(1868)至九年(1870)课艺。而其刊行在光绪八年(1882),相隔十余年,发表周期颇为漫长。
不过,多数课艺总集的发表周期没有这么长。《紫阳书院课余选》(杭州)收录道光二十三(1823)年课艺,刊于二十四年(1824);《崇文书院课艺》(杭州)收录同治四年(1865)至六年(1867)课艺,六年(1867)冬月开雕,七年(1868)四月讫工;《东城讲舍课艺》(杭州)收录同治四年(1865)至七年(1868)课艺,八年(1869)季春付雕;《游文书院课艺》(常熟)收录同治十年(1871)、十一年(1872)课艺,十三年(1874)开雕;《姚江龙山课艺初刻》(馀姚)收录光绪十七年(1891)、十八年(1892)课艺,十九年(1893)开雕;《续刊经训书院课艺》(南昌)收录光绪十四年(1888)至十六年(1890)年课艺,十九年(1893)仲冬开雕;《经训书院课艺三集》(南昌)收录光绪十八年(1892)、十九年(1893)年课艺,二十二年(1896)年孟夏开雕。综合来看,一年至五年,是较为常见的发表周期。
2.用稿率
并非所有生徒的课艺都能够收入总集。有的属于“自然淘汰”,如《诂经精舍续集》(杭州)选刊之时,“年来所课卷,已散佚不全”*罗文俊、胡敬选编:《诂经精舍续集》,道光二十二年(1842)刊、同治十二年(1873)重刊本,胡敬序。;《诂经精舍七集》(杭州)距离《六集》之刊已有十年,“课卷丛残,仅存大半”*俞樾选编:《诂经精舍七集》,光绪二十一年(1895)刊本,俞樾序。;光绪七年(1881)曾兆鳌(1816-1883)选刊《玉屏课艺》(厦门),其时他“司玉屏讲席十有八年于兹矣”,“客秋山居多暇,聚旧课将录而梓之,而庚午(1870)以前存者寥寥”*曾兆鳌选编:《玉屏课艺》,光绪七年(1881)刊本,曾兆鳌序。;《当湖书院课艺二编》(嘉定)选刊之时,距离初编已有二十年,“积之既久,间或散佚,计所存仅十之六七”*杨恒福选编:《当湖书院课艺二编》,光绪十三年(1887)刊本,杨恒福序。。
有幸存留的课艺,也未必都能入选总集。编选者往往“择尤甄录”,故而由于“集隘,不能多载,遗珠之惜,诚所难免”。*华世芳、缪荃孙选编:《龙城书院课艺》,光绪二十七年(1901)刊本,凡例。至于用稿率,有些总集的序言已经明言。《敬修堂词赋课钞》(杭州崇文书院)胡敬序:“积时既久,散佚颇多,姑即所存,汰其繁芜,抉其瑕类,十取一二,合前刻成十有六卷。”*胡敬选编:《敬修堂词赋课钞》,道光二十二年(1842)刊本,胡敬序。《羊城课艺》(广州)陈其锟序:“乃裦历岁所积,课艺盈千,删繁汰冗,得百十首付梓,以诏来兹。”*陈其锟选编:《羊城课艺》,咸丰元年(1851)刊本,陈其锟序。《钟山书院课艺初选》(江宁)孙锵鸣序:“尽发府署所存前列卷二千余篇,博观约取,又得二百八十余篇,为《续选》。”*李联琇选编:《钟山书院课艺初选》,光绪四年(1878)刊本,孙锵鸣序。可知这些总集的用稿率在10%~20%。
还有些总集,结合序言和选录情况,也可知其用稿率。《黄州课士录》(黄州经古书院)周锡恩序:“自庚寅(1890)夏迄辛卯(1891)春,诸生课作,千有余篇。兹择其尤雅,刊若干卷。”*周锡恩选编:《黄州课士录》,光绪十七年(1891)刊本,周锡恩序。是集共收203篇,用稿率约为20%。《丰山书院课艺》(香山)黄绍昌序:“计岁中阅时艺一千九百余首,经说、史论、骈散文、诗赋八百余首。明府谓宜择其尤雅者,刻为课艺。乃选时艺若干首,呈明府裁定,付之剞劂,而古学别为一编。”*黄绍昌选编:《丰山书院课艺》,光绪十四年(1888)刊本,黄绍昌序。笔者所见是集皆时艺,凡二卷66篇。序中所云古学一编,未见。推算起来,时艺的用稿率尚不足3.5%。
文章来源:《史学集刊》 网址: http://www.sxjkzz.cn/qikandaodu/2021/0708/5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