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来稿应自觉遵守国家有关著作权法律法规,不得侵犯他人版权或其他权利,如果出现问题作者文责自负,而且本刊将依法追究侵权行为给本刊造成的损失责任。本刊对录用稿有修改、删节权。经本刊通知进行修改的稿件或被采用的稿件,作者必须保证本刊的独立发表权。 一、投稿方式: 1、 请从 我刊官网 直接投稿 。 2、 请 从我编辑部编辑的推广链接进入我刊投审稿系统进行投稿。 二、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刊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刊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刊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 5、 投稿人授予我刊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第5条所述之网络是指通过我刊官网。 7、 投稿人委托我刊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史记河渠书的史学价值及其现实意义(2)

来源:史学集刊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3-12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二)水利建设之关键——分析论证 水利工程建设未进行充分论证,就冒然建设而导致水利工程未能发挥出作用的例子,《河渠书》也有记载:“穿渠引汾溉

(二)水利建设之关键——分析论证

水利工程建设未进行充分论证,就冒然建设而导致水利工程未能发挥出作用的例子,《河渠书》也有记载:“穿渠引汾溉皮氏、汾阴下,引河溉汾阴、蒲阪下,度可得五千倾……数岁,河移徙,渠不利,则田者不能偿种。久之,河东渠田废……其后有人上书欲通褒斜道及漕……发数万人作褒斜道五百余里。道果便近,而水湍石,不可漕。”第一条史料指出:因为河道变更,导致所修水渠的作用失效。而郭嵩焘经过考证,进一步指出:“所云‘河移徙,渠不利’,亦当时自解之词,盖河地沙多土少,本不利生植也。”如果按郭嵩焘的说法,那么当时政府对这一地区的考察是相当不细致的,既然此地不适合种植农作物,那么进行河渠修建意义何在?而第二条史料表明:由于地势过于陡峭,使得水流太过湍急,无法实行漕运,从而使得政府虽然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来修建水道,却毫无成效。

卢勇对于这几次水利工程效果不佳,提出了三大原因。第一,盲目。有些工程,只凭上书人几句话就匆匆上马,而不进行实地考察,致使工程半途而废。第二,尚大。汉人言水利均作百年大计之想,故不惜一切代价,以求一劳永逸。第三,偏信。只要听之有理,汉武帝的反应,就一定如《河渠书》所记载的“天子以为然,发数万卒”一样。尚镕对此有一精辟评价:“塞河开渠,所以通漕溉田也。然武帝听臣下之言,轻用民力,广兴水利,总是一片侈心。”这三大理由,概括起来就是:水利工程建设是一项浩大而繁重的事务,不是仅凭想象就可以完成的,需要严格细致地论证分析之后,才可以作出决策。

以古鉴今,《河渠书》中提供的教训可以为现在借鉴:第一,在进行水利建设时,要认真考察当地的土质、气候及河网分布状况等因素,来分析河道是否会发生变化,如果发生了变化会产生哪些影响,从而来决定工程的建设与否;第二,更要仔细地对河流周边的环境有一个详细的勘测,对于河水各位置的流速情况、河流的地势情形也应该有一些详细的了解和分析,以避免出现诸如“水湍石,不可漕”的情形。

三、改造自然的朴素认识

秦汉时期,人们对自然的认识是复杂而矛盾的。一方面,由于受到了夏商周时期迷信思想的影响,因此迷信的思想应该还是存在的;另一方面,秦汉时期,人们对自然及其发展变化规律已经有了一定认识,开始去尝试改造自然。《河渠书》中的部分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就反映了这种迷信自然和改造自然相混合的复杂认识,但在一定程度上,对于现代社会也有着一定的借鉴意义。

从《汉渠书》记载可见,秦汉时期民众已经不是完全依靠神灵了,否则在瓠子河决口这一问题上,汉武帝完全就可以凭借河神,不必下达“令群臣从官自将军已下皆负薪窴决河”的命令了。而且,据《河渠书》载:“汉兴三十九年,孝文时河决酸枣,东溃金堤,于是东郡大兴卒塞之。”可见在水灾面前,面对如此严重的灾害,不再完全寄希望于河神。此外,在瓠子决口被封堵后,在诸多地区也兴起了水利工程建设的热潮:“自是以后,用事者争言水利。朔方、西河、河西、酒泉皆引河及川谷以溉田;而关中辅渠、灵轵引堵水……”可见在瓠子河决口事件之后,人们头脑中,对自然的迷信和畏惧有所减弱,开始主动尝试改造自然的活动,不再只寄希望于神灵,这不能不算是一大进步。这说明秦汉时期人们对自然的认识已经不再是完全地迷信,也开始尝试着对自然进行一定程度的主动的改造,以满足自身生产和生活的需要。对于现代社会来讲,这种复杂的思想也是具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的:对于自然,不必盲目迷信,可以适度地去对自然进行利用,并进行一定的改造;同时,更要注意对自然心存敬畏,不能肆无忌惮地藐视自然、为所欲为。

《史记·河渠书》是研究我国秦汉时期水利的一部重要文献,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它不但介绍了秦汉时期的水利工程设施、部分水系的基本情况,也具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在《史记·河渠书》中,凸显出了司马迁眼光长远的环保意识;所采用的水利工程建设的某些方法先进;有不少经验和教训是很值得借鉴的,特别是水利工程建设要进行认真地考证;人们逐渐开始主动改造自然的意识,对于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具有一定警示性。

一、防患于未然的环保理念

环保理念,乃是现代人生活中绕不开的一个话题,事实上,司马迁在《史记·河渠书》中,已经开始提醒统治者:要注意对环境的保护,以防患于未然。

文章来源:《史学集刊》 网址: http://www.sxjkzz.cn/qikandaodu/2021/0312/454.html



上一篇:法律史学研究的反思与出路
下一篇:中国丛书综录与中国地方志综录

史学集刊投稿 | 史学集刊编辑部| 史学集刊版面费 | 史学集刊论文发表 | 史学集刊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9 《史学集刊》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