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史学集刊版面费是多少[10/30]
- · 《史学集刊》投稿方式[10/30]
- · 《史学集刊》数据库收录[10/30]
- · 《史学集刊》期刊栏目设[10/30]
- · 《史学集刊》杂志社刊物[10/30]
- · 《史学集刊》编辑部征稿[10/30]
冯尔康:史料与史学的不懈探寻者(4)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打开社会史史料宝库 冯先生倡导社会史研究,首先面对的是社会史料的搜集利用问题。先生涉猎过多个断代史,明清史属于本行,大学时期最早的兴趣在
打开社会史史料宝库
冯先生倡导社会史研究,首先面对的是社会史料的搜集利用问题。先生涉猎过多个断代史,明清史属于本行,大学时期最早的兴趣在隋唐史,撰写南开所编《中国古代史》负责汉代,撰写宗族史承担中古部分。治断代史多从正史入手,冯先生开展社会史研究,也是先从正史开始的。20世纪80年代,冯先生从社会史的视野再次系统阅读正史,撰写读史札记,结集《古人社会生活琐谈》,后增订为《古人日常生活与社会风俗》一书,内容包括古人衣饰的规制与风尚,古人的婚姻家庭生活,人口的再生产、死亡、丧葬、迁徙和社会救济,社会结构中人们的群体生活,古人的文化娱乐等。冯先生还将研讨社会史的正史史料,写成《社会史研究与“二十五史”》一文,并全面介绍包括政书在内的社会史料,发表《略述中国古代社会史的史料》的文章。先生进而又以《关于建设中国社会史史料学的思考》为题,提出“社会史史料学”的概念。这是史料学新领域的探索,收入先生的《史料学研究》一书,先生在书中对于从《史》《汉》到当代的史书文献均有所涉猎,意在明了各种文献体裁的史料价值,尤其关注中国社会史史料和视觉史料。
中国工人出版社出版的《古人日常生活与社会风俗》
《中国社会史概论》是冯先生撰写的教育部重点教材,书中大篇幅介绍了社会史史料。如何发现史料呢?先生提出:“新观念、新方向、新领域是打开社会史史料宝藏的钥匙。”这一指导性的看法,个人觉得真是至理名言。更新观念对于学者尤其重要,这可以使旧史料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冯先生倡导开展社会史研究,同时提出了清代社会史研究的设想,以清代人们的等级、宗族、家庭的社会群体生活,衣食住行等物质生活的习尚,人口流动与社会救济,戏曲、节日等娱乐生活,缠足、停丧等社会风气作为研究对象,关注诸种社会生活。先生与我合撰了《清人社会生活》一书,尝试将社会结构与生活融为一体的社会史写作。
冯先生也致力于社会史史料的发掘,清朝嘉庆朝刑科题本的整理最具代表性。先生写作研究生论文时,读到李文治先生《中国近代农业史资料》中的部分刑事档案资料,对它极具特色的史料价值留下了深刻的印象,1982年问世的《清代地租剥削形态》一书更引起其兴趣。冯先生决心开发嘉庆朝的刑科题本,1983—1987年间,他带领学生到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实习,从余件嘉庆土地债务类刑科题本中抄录清代各种身份者的资料,成果拟题《清代社会生活及身份地位档案资料选编》。当时我们研究生也参加了抄录,实习的同学有人生病,先生从北京的弟弟家取来药和可口饭菜,关怀备至,同学都很感动。
冯先生利用搜集的刑科题本结合其他资料,探讨了清代的土地占有、阶级关系,发表了多篇论文。随着学术思想的转变与研究的深入,他利用刑科题本关注不同的人群,兴趣扩大到下层社会。2004年冯先生应邀为“萧公权学术讲座”作第二讲讲座(第一讲由何炳棣演讲),演讲题目为《乾嘉之际下层社会面貌——以嘉庆朝刑科题本档案史料为例》,探讨了小业主的经济状况和社会生活,家庭生活与婚姻生育,宗族社会状态,流动人口,社会不稳定状态下人们的生活。他研究的这些问题,是以往研究刑科题本时很少涉及的。
冯先生《论“一史馆”土地债务类档案的史料价值》一文,也是经验之谈。他认为刑科题本的史料价值可以归纳为生产关系、社会等级、下层民众社会生活、清史研究的突破性、司法史五个方面,特别是其中的“下层民众社会生活史”资料价值,是指“土地买卖、典当、找赎、租佃和银钱借贷运行过程,雇工的生产劳动和生活,人们的宗族、家庭生活,移民的迁徙和创业过程,奴婢听受主人支配的生活”,他认为:“这些社会下层民众的生活,不像达官贵人有较多的文字记录,赖有这类档案史料,使史家可以采集爬梳,去描述下层民众的社会生活和他们的历史。”这为我们利用“土地债务类”刑科题本提供了指导。
在冯先生的带领下,南开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将整理、利用刑科题本作为重要科研工作。先后出版了家骥兄与我分别主编的《清嘉庆朝刑科题本社会史料辑刊》《清嘉庆朝刑科题本社会史料分省辑刊》两种大型史料集,家骥还主编了《清代社会基层关系研究》一书,我则利用刑科题本开展研究日常生活史等工作。我们感谢先生慧眼识题本,为我们指引新的学术方向。
文章来源:《史学集刊》 网址: http://www.sxjkzz.cn/zonghexinwen/2021/1018/5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