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来稿应自觉遵守国家有关著作权法律法规,不得侵犯他人版权或其他权利,如果出现问题作者文责自负,而且本刊将依法追究侵权行为给本刊造成的损失责任。本刊对录用稿有修改、删节权。经本刊通知进行修改的稿件或被采用的稿件,作者必须保证本刊的独立发表权。 一、投稿方式: 1、 请从 我刊官网 直接投稿 。 2、 请 从我编辑部编辑的推广链接进入我刊投审稿系统进行投稿。 二、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刊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刊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刊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 5、 投稿人授予我刊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第5条所述之网络是指通过我刊官网。 7、 投稿人委托我刊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忌嫁祸于人公文写作忌之十六(4)

来源:史学集刊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6-20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熊赐履是个理学家,程朱之学的东西看多了,不仅脑子有些木,而且太顾面子,否则哪会做出这种蠢事?他显然认为,只要将自己草拟的原稿销毁,查无实

熊赐履是个理学家,程朱之学的东西看多了,不仅脑子有些木,而且太顾面子,否则哪会做出这种蠢事?他显然认为,只要将自己草拟的原稿销毁,查无实据,就完全可以瞒天过海、遮掩过关。熊赐履选中杜立德代己受过,则是因为此人做事一向不严谨,脑子经常犯迷糊。

当天杜立德一到单位上,熊赐履便迎上前去,语带讥笑说:“老先生昨又错批本了。”

没承想杜立德这天的脑子异常清醒,坚称这一题本自己从来没有看过,不会错在自己手上。

熊赐履继续忽悠他说:“老先生忘记了,不是您还会是谁呢?”

杜立德果然开始怀疑自己,就又认真看了那份批错的文件,然后迷惑不解地自言自语道:“昨日不曾见此,是何缘故?”

就在这时,他突然发现文件上面的签纸短了一截,于是当即将一个姓林的中书叫来,厉声责问他怎么回事。杜立德还威胁林中书说:如不老实交待,就要将他夹起来审。林中书吓得跪地求饶,杜立德还是穷追不舍,非要他查个水落石出不可。

保和殿大学士索额图在旁听了好一会儿,心里已经明白是怎么回事,只是不好直接点破,于是说:“这容易,查昨日几本、几原签,即可知是谁错。”查找结果是少了一原签字,就问熊赐履是怎么回事?熊赐履忿然作色道:“这样难道原是我作弊不成!”他显然要一条道走到黑。

正吵得不可开交的时候,一个叫觉罗沙麻的学士过来揭发说:“熊大人何苦如此?我家亲戚办丧事,头晚在那里守夜,今天来得早,在南炕上倒着,亲眼看见熊大人进来后便心急火燎地寻找文件,还口嚼了一张票签,此事如何赖得?”熊赐履立刻哑口无言,人也失去了精神。

索额图就拉着杜立德,将此事反映到皇帝那里。康煕正为讨平“三藩之乱”着急上火,哪有闲工夫管这些破事?就顺手批给吏部核查。问口供时,熊赐履的抵触情绪仍然很重,任你怎么问,他都装聋作哑、一语不发。后来实在抵挡不住就说:“公等如何落供,即如何,某无可说。”还是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样子。

索额图说:“这本来不是什么大事,就是审贼犯,也毕竟要他自己亲供,才可定罪。老先生不道实情,如何了结此案?”见熊赐履还是闭嘴不言。索额图又说:“老先生不要担心,就是如今吴三桂、耿精忠说出真情来降,皇上也只得赦免他。您何苦不言呢?”

熊赐履窘辱万分,只好说:“罢了,就是如此罢了!”

吏部奉旨核查后,提出处理意见并得到皇帝批准:“熊赐履欲掩饰己过,私取草签嚼毁,以大学士杜立德所票另疏草签,扯去纸边,改写小字,希委咎于杜立德,殊玷大臣之职。应将熊赐履革职。”(事见《清圣祖实录》和李光地《榕村续语录》卷十四)

当时,熊赐履的社会声望很高,所以许多人都难以置信:赫赫有名的理学大家和皇帝大秘书,怎么会使用这种下三滥手段诿过于同僚?无非是官场同事间勾心斗角、借机陷害罢了。然而耐人寻味的是,惯来自惜羽毛的熊赐履本人,对此事却无任何辩解之辞,其中缘由自然不难明白。

其实,偶尔批错个票签,并不是什么大事。事实上康熙开头也不打算深究此事。最后闹到这种结局,全怪熊赐履本人将自己的面子看得太重,却不想这样做的结果,不仅毁了一世英名,而且今后也难以在社会上立足。另外,掩饰错误嫁祸于人,对吸取教训改进工作也是毫无益处的。

这一事件,不仅是关系熊赐履政治命运的一件大事,也是影响时人和后人对其人品和学问评价的重要事件。熊赐履为此付出十分沉重的代价!

什么叫弄巧成拙?什么叫一失足成千古恨?什么叫死要面子活受罪?熊赐履企图嫁祸于人的“嚼签”事件便是。

理学又称为道学,熊赐履的假道学之名于是不胫而走。

熊赐履被革职后,没脸回湖北孝感老家,生前也羞于提落叶归根,死后就安葬在晚年定居的江宁(今江苏南京)。

文章来源:《史学集刊》 网址: http://www.sxjkzz.cn/qikandaodu/2021/0620/514.html



上一篇:西方历史人类学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下一篇:毕摩文化在彝族史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史学集刊投稿 | 史学集刊编辑部| 史学集刊版面费 | 史学集刊论文发表 | 史学集刊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9 《史学集刊》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