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史学集刊版面费是多少[10/30]
- · 《史学集刊》投稿方式[10/30]
- · 《史学集刊》数据库收录[10/30]
- · 《史学集刊》期刊栏目设[10/30]
- · 《史学集刊》杂志社刊物[10/30]
- · 《史学集刊》编辑部征稿[10/30]
赵冬梅x张宏杰x郑小悠x姜萌:“历史非虚构写作(2)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 张宏杰 ? 张宏杰的博士导师是葛剑雄,他主要研究历史地理学。但是,在张宏杰写博士论文的时候,他跟葛剑雄说,他挑了很多历史地理学的题目,但是
?
张宏杰
?
张宏杰的博士导师是葛剑雄,他主要研究历史地理学。但是,在张宏杰写博士论文的时候,他跟葛剑雄说,他挑了很多历史地理学的题目,但是都觉得他会写得很勉强。如果让他写自己想写的东西,他能保证论文写得很好看。张宏杰想研究曾国藩的收入与支出。因为他在文献当中发现了曾国藩手书的账本,他打算以此为基础,复原清代京官的经济收支状况。最后,这个博士论文扩展到了曾国藩一生中的经济收支情况。这个领域以前没人深入研究过。这篇博士论文一开始在中华书局出版,起印的四万册全卖光了。对于有点学术含量的书来说,这算卖得很不错的。所以,非常“学术”的内容也可以表达得很亲民。
?
我们该怎么看待历史写作的心理分析?
?
姜萌说,在书写历史分析的时候,我们该怎么看待心理分析?有时候,分析只是作者的一些推测,而没有来源根据。
?
赵冬梅认为,现代人在分析古人的时候,需要跨越观念的鸿沟,大家不能拿今天的条条框框去衡量和判断古人的行为,而是要回到历史情境当中。分析需要贴着所写的历史对象走。康熙为了证明满洲的学问也是好的,就出了题目同时考满族官员和汉族官员。汤斌看了满官写的文章,笑得鼻涕都流出来了,后来汤斌就“凉了”。这背后体现出康熙狭隘的满人心态。这些细节会被以前的史学家们抛弃,因为这些材料根本没法用。皇帝的心理太重要了,但传统史学却不重视它。
?
张宏杰特别同意赵冬梅的观点,要了解一个历史人物,就要尽量回到历史现场,设身处地地为他考虑。如魏忠贤、吴三桂、海瑞这样的人物,如果大家回到他们的历史时代里,处在他们所处的历史压力之下,大家就会明白他们所做的选择。在山海关,吴三桂准备回北京投奔李自成的路上,听说自己的爱妾被大顺的一个将领抢走了,自己的家人也被抓起来严刑拷打。在这种情况下,假如大家是吴三桂,大家还会乖乖去北京投奔李自成?还是会跟吴三桂一样做出同样的决定?当我们把自己放到古人的具体情境里,古人的很多选择和动机就都能够被理解。
?
活动现场
?
当然,史料还是第一位的,历史写作者不能先入为主。做研究的时候,研究者的观点应该随着材料的变化而变化,研究者不能专门为了迎合自己观点,挑选材料来研究。
?
赵冬梅认为,不管历史写作者最后的产品是什么,也不管历史写作者以何种形式表达,若要追求真知,历史写作者的做法都是一样的。研究者在阅读中会产生一些问题,然后他们会去阅读前人的研究成果。如果在前人的研究成果中,他们找到了满意的答案,那事情就结束了。若不满意,研究者不能先下结论,而要跟史料进行“亲切的交谈”。只有反复阅读史料,才能读出自己的体会。若先有结论了,然后找自己想看的史料来论证自己的结论,而不看对自己观点不利的史料,这是等而下之的做法。稍微高级一点的做法是,研究者要想,该怎么反驳掉那些不符合自己结论的史料。其实,若走到了这一步,研究者应该想想,是不是还存在着另外的可能性,解释本来就应该是多义的。历史学有着很高的门槛,因为做历史研究需要扎实的史料研究功底。
?
郑小悠
?
郑小悠提到,她的《年羹尧之死》和《九王夺嫡》是宫廷政治作品,但她的生活离宫廷政治非常远。而且,在宫廷政治中,历史材料和实际情况之间是有距离的。《实录》、《起居注》所记载的材料是不能完全相信的。所以,她需要用分析去处理从官方的记载到实质上复杂的政治斗争之间的距离。经过各种不同史料的比对后,她能得出一个最可能的结论。但是,郑小悠也会告诉读者,最后的结论只是经过一系列逻辑论证和对比辨析后的结果,历史上的真相是否如此,她并不清楚。把逻辑分析的过程给读者展示清楚,是历史写作者能做到的。
?
嘉宾 | 赵冬梅、张宏杰、郑小悠、姜萌
记者 | 徐悦东
编辑|张婷
校对|王心
文章来源:《史学集刊》 网址: http://www.sxjkzz.cn/zonghexinwen/2021/1116/560.html
上一篇:浅论二十四史中哪部文学和史学水平最高,哪部
下一篇:先秦秦汉史研究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