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史学集刊》编辑部征稿[10/30]
- · 《史学集刊》杂志社刊物[10/30]
- · 《史学集刊》期刊栏目设[10/30]
- · 《史学集刊》数据库收录[10/30]
- · 《史学集刊》投稿方式[10/30]
- · 史学集刊版面费是多少[10/30]
南朝史馆运行机制(2)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三)著作郎 著作郎又称大著作[11]。共35人,约占总人数的19%。 宋11人。何承天,元嘉十六年(439)为著作郎。宋文帝立四馆,主史学馆事,撰国史,转太子
(三)著作郎
著作郎又称大著作[11]。共35人,约占总人数的19%。
宋11人。何承天,元嘉十六年(439)为著作郎。宋文帝立四馆,主史学馆事,撰国史,转太子率更令,著作如故[12]1704。江智渊、徐爰,元嘉中,著作郎何承天草创国史,爰领著作郎,终其业[13]1918,有《宋书》六十五卷[7]955。王逡之,以尚书左丞兼著作郎。许珪、江恁(按《南齐书》卷四三《江敩传》记“著作郎”;《南史》卷三六《江夷传》及《宋书》卷七一《江湛传》,均记“著作佐郎”)、江斅、徐聿之、徐孝嗣、何求、刘秉,皆起家著作郎。以此起家者有5人,其余6人中,以何承天、徐爰的史绩突出。
齐有萧渊业、周颙、沈约、王逡之、顾暠之、刘绘6人。周颙,太子仆兼著作,撰起居注。迁中书侍郎,兼著作如故。转国子博士,兼著作如故[13]894。沈约,建元四年(482),被敕撰国史。永明二年(484),兼著作郎,撰次起居注,撰《宋书》百卷,《齐纪》二十卷,《梁武纪》十四卷[3]243。王逡之,升明末,以著作郎兼尚书左丞,参定齐国礼仪,建元二年(480),上表立学,兼著作,撰永明起居注,转通直常侍,骁骑将军,领博士、著作如故[8]902。顾暠之,隆昌初为安西谘议,兼著作。刘绘,解褐著作郎。齐著作郎6人中周颙、沈约、王逡之3人任期较长,切实地履行了其史学职能,且成绩突出。
梁11人。虞荔,以文史见知,领大著作[13]1679。傅昭,天监元年(502),给事黄门侍郎,领著作郎,顷之兼御史中丞,著作如故。天监三年(504),兼五兵尚书,著作如故[13]1469。裴子野,著作郎,掌国史及起居注。顷之,兼中书通事舍人,除通直、正员郎,著作如故[3]443。王僧孺,天监初,拜中书郎,领著作,复直文德省,撰《中表簿》及起居注,迁尚书左丞,领著作如故[13]1461。许懋,天监初除征西鄱阳王谘议,兼著作郎,待诏文德省[13]1487。贺季,中书黄门郎,兼著作[13]1508。刘杳,代裴子野知著作郎事,为平西湘东咨议参军,兼著作如故[13]1451。陆云公,以尚书仪曹郎,知著作郎事。俄除著作郎,累迁中书黄门郎,兼掌著作[3]724。褚球,以秘书监领著作。刘刍,著作郎,早卒。刘遵,起家著作郎,大同二年(536)卒。梁著作郎11人,起家者只有刘遵1人。与宋、齐相比,梁著作郎任期更长,兼领者增多,且其中不乏如沈约、裴子野、王僧孺等史学大家。
陈7人,徐陵、姚察、陆琼、顾野王、杜之伟、许亨、徐敬成。7人中,仅有徐敬成1人从此起家,其余6人皆以撰史、整理图籍为己任,著名者徐陵、姚察、杜之伟等,皆取得很大成绩,史学工作不因陈之短祚而废止。
综上,世族子弟也有从著作郎起家的,但数量极少。著作郎身份构成比较复杂,如徐爰,被列入《恩悻传》,还有裴子野等。据此,我们可以进一步理解王泰的行为,泰属于一流高门,“起家为著作郎,不拜,改除秘书郎”[3]323,其原因不仅在于甲族子弟更热衷于从秘书郎起家[14],更是由于他不情愿站在一流高门起家秘书郎的传统和主流之外,何况到了萧梁著作郎和著作佐郎成员身份已经混杂,只有秘书郎还保持着“清白”,王泰自然要“避浊就清”,以维护门第的尊严。皇权加强,世族渐微,身为高门的王泰,当时的心态可想而知。
(四)秘书监
秘书监宋6人:刘义庆、谢灵运、颜延之、卢繁(按,《隋志》记有宋秘书监《卢繁集》一卷,残缺。卢繁其人不详。)、王微、王延之(即王延)。齐4人:陆澄、江斅、江淹、谢胐。梁13人:任昉、柳恽、柳忱、萧渊业、孔休源、傅昭、殷芸、刘孝绰、刘之遴、萧子范、萧子恪、王筠、褚球。陈7人:江德藻、庾持、周弘直、除陵、傅縡、姚察、蔡景历。
秘书监是秘书省的长官,职掌是负责对古籍妥善收集保管,“考校古今”[5]296,整理古籍。从门第来看,这些人出身都不低,或高门或低级士族。值得注意的是,他们都取得了很大的史学成绩。如谢灵运,整理秘阁图书,撰《晋书》粗立条流。《隋书·经籍志》著录,谢灵运《晋书》三十六卷(按《旧唐志》作《晋书》三十五卷),已佚。《隋志序》曰:“秘书监谢灵运造《四部目录》,大凡六万四千五百八十二卷。”[7]955又如齐陆澄,建元二年(480)秘书监,四年(482),复为秘书监,永明初,又历秘书监一职,并撰有地理书及杂传[8]683。江淹,建武四年(497)至中兴元年(501)年间,时有出守,终任秘书监,修《齐史》十志,行于世[13]1918。梁任昉,手自校定秘阁四部之书;刘孝绰,大同五年(539)授秘书监,作《校书秘书省对雪咏怀诗》[15],从诗题来看他仍做着“考校古今”的工作。至于姚察,已不必多言。
文章来源:《史学集刊》 网址: http://www.sxjkzz.cn/qikandaodu/2021/0623/522.html
上一篇:本刊部分作者简介
下一篇:南北宗论的史学转向西学东渐与问题虚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