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来稿应自觉遵守国家有关著作权法律法规,不得侵犯他人版权或其他权利,如果出现问题作者文责自负,而且本刊将依法追究侵权行为给本刊造成的损失责任。本刊对录用稿有修改、删节权。经本刊通知进行修改的稿件或被采用的稿件,作者必须保证本刊的独立发表权。 一、投稿方式: 1、 请从 我刊官网 直接投稿 。 2、 请 从我编辑部编辑的推广链接进入我刊投审稿系统进行投稿。 二、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刊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刊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刊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 5、 投稿人授予我刊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第5条所述之网络是指通过我刊官网。 7、 投稿人委托我刊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中国公共史学集刊》第4集(“历史非虚构写作

来源:史学集刊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03-04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青史留名,永垂不朽。书之于史,遗臭万年。历史书写之于中国人,犹如上帝审判之于西方人。所以自中国史学诞生之后,对于历史书写的重视程度就非同一般。孔子发愤著《春秋》,

青史留名,永垂不朽。书之于史,遗臭万年。历史书写之于中国人,犹如上帝审判之于西方人。所以自中国史学诞生之后,对于历史书写的重视程度就非同一般。孔子发愤著《春秋》,“笔则笔,削则削,子夏之徒不能赞一辞”,希望达到“天下乱臣贼子惧”的境界。司马迁忍辱写《史记》,“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试图实现“述往事,思来者”的目标。此后中国传统史学,均以善叙事理为追求,借助书写的力量和技巧,将“真伪”与“是非”有机结合,把过往历史转化为历史创造的因素。

进入二十世纪之后,在思想革命需要和科学主义兴起主客观因素的作用下,中国史学发生巨大转变,“真伪”与“是非”分离,研究与书写异趣。这种转变是一柄双刃剑:一方面,“别真伪”的凸显让史学研究成为历史学的核心,经得起检验的历史知识快速积累;一方面,历史书写的边缘化也让历史学对人民大众生产生活的影响不断消退。经过百余年的变迁,中国史学一只脚在知识高山上不断抬起,另一只脚却在书写峡谷中持续下降。虽然史学从业者人数越来越多,但是史学“述往事”的能力愈来愈弱,以至于“非虚构”成为一个文学概念!


近些年来,中外史学界都开始注意到叙述与书写对于历史学健康发展的重要价值,并有不少史学从业者开始尝试感性地叙述与书写历史。有鉴于此,《中国公共史学集刊》希望第4集把目光聚焦到“非虚构写作”问题上。希望能从理论、实践和现状等多个层面,探讨历史学视野中的“非虚构写作”。

卡尔?贝克说,“人人都是他自己的历史学家”,人类有一种追根溯源的本能,人类本能地需要知道自己处于什么样的空间位置,也需要知道自己处于什么样的时间位置。因此读史一定程度上也是每一个普通人的基本需要。

精英文化鄙视大众文化,在人类历史上一个规律性现象。这个世界是由无数的鄙视链组成的。但事实上,喜欢轻松的阅读方式是正常的人性,通过讲故事传达思想,和直接提供思想,也许并无高下之分。因此美国的《纽约时报》书评从一开始就把图书对象分为“虚构”和“非虚构”类两种,而不是“学术”和“普及”。美国黑人脱口秀明星温芙瑞主持的读书电视栏目是全美收视率最高的节目之一,每期可吸引一百多万的观众。这在今天的中国听起来有点像天方夜谭。

1953年,丘吉尔以非虚构历史写作《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60多年后的白俄罗斯作家斯维特兰娜?阿列克谢耶维奇又一次以口述史学这种非虚构写作成为2015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因此,“非虚构写作”是一个巨大的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非虚构历史写作和专业历史研究有本质的不同。专业研究者写大众普及类作品,有时候如同美声唱法的演员唱流行歌曲一样,并不见得能轻易成功。


如果您对“非虚构写作”的理论有研究,或在“非虚构写作”方面有实践经验,或对“非虚构写作”成果有独特评议,或对“非虚构写作”有调查分析,诚挚地请您惠赐大作!

《中国公共史学集刊》是一个以公共史学为主题的交流平台,不拘泥文章的形式、作者的身份,只看文章的价值!

《中国公共史学集刊》第4集具体信息如下:

1、将继续设置“工作坊传真”“专题研究”“实践者说”“评论者说”“名家访谈”“调查分析”“资料整理”等栏目。

2、热烈欢迎各界朋友(包括在读学生)惠赐大作。来稿必复。

3、既欢迎理论思考类的文章,也欢迎实践经验概括类的文章,及相关主题的调查报告。

4、文章需遵守学术规范,版权信息清楚。

5、本刊论文注释标准参照《中国社会科学》目前通行规范。

6、接收稿件邮箱。

7、收稿时间截止到2021年7月30日。

特别说明:

1、本刊由中国人民大学史学理论研究所主办,不收取任何版面费,且适当支付稿酬。

2、本刊与中国人民大学史学理论研究所主办的“公共史学国际工作坊”“公共史学工作坊”联动,来稿一旦录用,将会被邀请参加工作坊。

3、本刊文章在作者允许前提下,将在“公共史学集刊”微信公众号刊载。

4、第4集计划于2021年底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

热烈欢迎各界朋友赐稿!

《中国公共史学集刊》编委会

文章来源:《史学集刊》 网址: http://www.sxjkzz.cn/zonghexinwen/2021/0304/436.html



上一篇:各民族从未从历史学中学到东西
下一篇:聚焦社会热点 回应民生关切 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

史学集刊投稿 | 史学集刊编辑部| 史学集刊版面费 | 史学集刊论文发表 | 史学集刊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9 《史学集刊》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